澳大利亚昆士兰一群女性牧民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化石,结果发现了一种1亿年前“恐龙时代”的海洋生物薄板龙(Elasmosaur)的遗骸。

薄板龙复原图
业余古生物爱好者普瑞斯(Cassandra Prince)是今年8月在昆士兰西部的牛场搜寻化石时,意外发现了这具薄板龙的化石遗骸,在此之前的几周,她们已发现另一只蛇颈龙和其他重要化石。

普瑞斯(左)和克努森博士(右)在发掘现场
据悉,1.4亿至1亿年前的白垩纪,澳大利亚内陆的大部分地区被伊罗曼加海所覆盖,与恐龙同时代的薄板龙就生活在这片远古内陆海中,这是一种巨大海生爬行动物,它的脖子最长可达8米。
19世纪后期,一起关于薄板龙的乌龙事件也使其成为美国著名的“骨头大战”的导火索之一,1869年,费城自然科学院的古生物学家柯普在重建薄板龙骨骼标本时,错误地将薄板龙长长的脖子当成尾巴,以至于将头骨安放在了它的短尾椎骨上,而不是长颈椎骨上。他的死对头–耶鲁大学古生物学教授马什一直用这起乌龙事件来嘲讽柯普,也激发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柯普描述的薄板龙骨架
此次新发现的薄板龙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澳大利亚首次发现薄板龙头部与其身体相连的现象。由于薄板龙的脖子极长,死亡时其头部通过与身体分离。100多年来,已发现的薄板龙标本大都缺失头部,因而也没有足够的重复材料来深入了解标本是否为不同的物种。

新发现薄板龙的头骨
昆士兰博物馆古生物学高级馆长克努森(Espen Knutsen)博士称,薄板龙头部与身体相连的化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他表示,博物馆里已经有一些薄板龙的头骨和遗骸,但从没有发现如此完整的一块化石,头部与身体紧密相连,这解决了他们一直不清楚薄板龙头骨和身体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疑问。此前发现最完整的薄板龙骨架于1999年在昆士兰州北部出土,被亲切地称为“蛇颈龙戴夫” ,尽管“戴夫”的完整度达到了80%,但它仍然缺少头部、鳍和尾尖。

克努森博士与薄板龙头骨
此次新发现的薄板龙缺少身体的后半部分,克努森认为它可能是被克柔龙(Kronosaur)咬伤以至于迅速沉入海底。古生物学家推测这只薄板龙应处于幼年阶段,身长在5至7米之间。

薄板龙发掘现场
该化石提供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信息,使古生物学家可以根据这些新信息去研究馆藏的其他化石,破解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此,这块化石也被称为“罗塞塔石碑”,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被认为是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奥秘的钥匙。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来源:极目新闻、trueviralnews.com、brisbanetimes.com.au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fuye5588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net.com/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