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后期,霸主政治已经开始疲软,齐桓晋文之后就再也没有绝对统治力的霸主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各个诸侯国乃至大卿大夫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独立意识,这也为春秋霸业过渡到战国征伐时代做了准备了社会基础。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晋文公、文普襄公时期,晋国的三军六卿制度正式形成。后来在六卿的不断争斗中,范氏与中行氏衰落,晋国形成了智氏与韩、赵、魏四家执政的局面。前475年,智氏的智瑶成为晋国执政卿,智氏一跃成为四家之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家。智瑶通过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壮大自己的力量。前458年,四家最终消灭了中行氏与范氏的残余力量,瓜分了原本属于范氏与中行氏的土地与人口。
在晋国公室失去号召力之后,智瑶利用自己的执政卿地位,试图重建晋国的国际影响。为此,他向韩氏、魏氏要求土地,韩氏、魏氏为避免与智氏的冲突,都同意了智瑶的要求。但这一要求却遭到了当时赵氏宗主赵襄子的拒绝。为了报复赵氏,智瑶连同韩魏攻击赵氏,赵氏退守晋阳。在晋阳即将破城之际,赵襄子的谋士劝说韩氏与魏氏,如果赵氏灭亡,智氏下一个对手就是韩魏其中一家。谋士的一番话让韩魏临阵反水,反而伙同赵氏攻打智氏。韩赵魏三家联手攻破了智氏的封色,智氏灭亡。智氏的灭亡标志着事实上韩赵魏三家已经占有普国。
50年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妫姓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齐景公骄奢淫逸,为了维持著靡的生活,不断增加百姓的赋税与劳役。此时,田氏的宗主田恒子却看到了田氏发展的契机。他通过改变量制,赊贷给齐国民众,"大斗出,小斗入",不断施惠于民,得到了齐国民众的爱戴。之后,齐国内乱,前545年,田氏联合齐国的贵族鲍氏、栾氏与高氏,打败了齐国的大贵族执政大夫庆氏。
前489年,齐景公去世,田氏发动政变,拥立齐悼公,田自立为相,掌握齐国政权。三年后,鲍氏杀齐悼公,齐国群臣立齐简公。齐简公心腹监止的同族子我与田恒不和,子我想利用田氏的旁支田豹颠覆田氏大宗。田豹向田恒告发了子我的阴谋。田恒提前下手,率领族人杀掉了子我与监之。齐简公被迫出逃,但被田恒的部下所杀。田恒拥立齐平公,自任执政,专权齐国。田恒死后,田襄子继位,他安排田氏族人担任齐国的各地都色的大夫,牢牢掌握齐国朝廷与地方的权力,齐国公室再也无法与田氏对抗。
田襄子之后,田氏的田庄子、田悼子相继为政。田悼子之后,田和继位。田和时期,齐国君主齐康公已经毫无权势可言,于是干脆不理朝政,每天饮酒作乐。齐康公十八年,前387年;这时中原地区的霸主是魏文候,为了拉扰齐国,魏文候交好田氏。在浊泽之会上,田和提出希望魏文候为自己告求周天子,列为诸候。,魏文候为获田氏支持,答应了田和的请求。此时周天子王权衰落,长期以来都是以晋国马首是瞻,此时魏国已经成为中原霸主,魏国的请求自然得到了周天子的首肯。
第二年,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fuye5588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net.com/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