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上关于东林党的话题甚为喧嚣,且大多以批判为主旨,这令鄙人深感欣慰。不过讨论东林的诸公只知其表未知其本,皆以为东林党使于明末,这未免太过狭隘!须知一个势力的诞生绝非一朝一夕,更别说东林党这种左右华夏政局的超强势力了!
由此便可以推知,东林党的起源远早于明朝,甚至比很多网络大v说的更为久远。今天,鄙人便带诸公一探东林党的起源和发展。

东林一词出现的不算早,但其本体却从很早以前就成型了,却因名号一直在变,所以一直不显,并不为外人所知。东林势力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吴国。说到吴国这里要差一嘴,就算后世的东林群贤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创作出了吴国的前身——
话说周文王姬昌并非长子,按孺佳的体系架构,王位本不该轮到他坐。但奈何上一代周王偏爱姬昌,因此想传位于他。姬昌的兄长泰伯听闻此事,不愿兄弟阋墙,便逃到江南,并自行建国,这便是吴国。若按这种说法,吴国的建立甚至比周朝都要早!但为什么直到春秋末年,吴国才现于史册呢?所以这则传闻,诸公权当故事听罢。
言归正传,中国东南古称扬州,这个扬州并非今天的扬州市,而是指一大片区域(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省),包含了今苏南、浙北、安徽中南,及江西北部一带(下图扬州所囊括的区域仅作参考),直到秦汉时期。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扬州本地士族受中原文化影响,逐渐开始崛起。他们将自己的家乡称之为江东,东林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号——江东士族。

但可惜新生的江东士族势弱,秦汉魏晋都是北方人的天下,直到西晋末年,北方士族在不断地内耗下,被外敌捡漏,“永嘉之乱”北人纷纷南下,江东士族面临史无前例的考验。在一系列的斗争与融合之后,重组完毕的东林群贤为了庆贺自己的新生,遂将自己的名号改为江左。隋唐时期因故又改称江南,直至今日。
早在北宋徽宗年间,“东林书院”便在无锡建立,彼时,所谓“东林党”便有了自己的名号!自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南宋及明朝中后期,这帮人甚至一统朝纲,架空皇帝卖国求荣,堪称不王而王!

东林党虽然在清朝一度沉沦,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到了清末乱世,当搭上了列强的班车,蛰伏近两百年的东林党终于困龙入海!江浙财阀一词,始见于天下!
下面,鄙人便从头说起——
据最新的考古研究可知,江南一带的文明,最早应该是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但可惜的是良渚文化并未流传下来,良渚受气候和中原文明的侵扰,在大约4000年前消亡。据考证,消灭良渚的中原文明,很可能就是大禹开启的夏王朝。
而在此后的2000余年间,江南一直处于蛮荒状态,直到东周时代,华夏百国林立征伐不断,一部分中原人逃到江南,使得江南地区的蛮族开始接触到先进的中原文明。

?
春秋时期,原本只有楚国一国敢在周天子之外称王(当时的中国南方也有许多小国称王,但实在太弱鸡,就不拿出来说了)。但到了春秋末年,礼乐彻底崩坏,吴越两国先后崛起,皆称孤道寡,并搭上春秋五霸的末班车。
吴国先行称霸,越国后发制人,反比先发的吴国更加强大。吴越两国崛起地相当突兀,究其根本,乃是因为当世三大强国晋楚齐,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幕后操纵的结果(此非本文讨论的重点,咨不赘言,诸公若有兴趣可自行检索)。
吴国毕竟是小国乍富,仅强盛了两代国君,数十年便被越国所灭。而邻国越国同样受到了各大强国的扶持,但却强大了百余年,存活到战国中期才灭亡。可吊诡的事情就在这里——强盛时间远超吴国的越国却没能留下传承,反是昙花一现的吴国文化传承下来,当真是奇哉怪也。

东林的大本营正是当年吴越两国的核心区,但从文化层面来说,跟越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越人及其好战,且报复心强。被楚国灭国数十年,依然不忘复国,还时不时地在楚国制造战端。反观吴国,却心甘情愿投降敌国,被越国打败就归顺越国,越国被楚国灭国,也心甘情愿的归顺楚国!
由此可见,东林与生俱来的“软骨病”,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至今都没变过,往后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列事件,都在不断地证明这一点!以此论,东林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时间上应该是错不了的,其核心区大致就是今天的吴语区一带。
时间来到秦汉,吴越之地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还远无法跟中原文化相提并论,但因其开化较早,因此并未被中央政权所排斥。彼时在长安洛阳一带,东南来人与正常国人的待遇相差不大,最多被冠以南蛮子的称谓。与岭南、西域诸族以及匈奴那些真正的蛮夷相比,地位明显高出一截!
两汉四百年,东南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可他们并未失去自身的文化属性。换言之,中原文化跟东南文化就像是一对师徒,而非父子,只是传承而非继承,因为他们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性,并保留了自己那套价值体系!
东汉末年,曹操一统北方,欲南下灭吴。此时,以张昭为首的江东士族集团,当即展现出东林的文化特性——软骨病!欲投降曹操!

于是问题来了,江东的文官愿意,可跟随孙坚、孙策打天下的那帮武将可不愿意啊!他们可不比张昭那帮文人,龟缩江东一隅经营数百年,守着一亩三分地毫无进取之心!武将的地位可都是跟着孙家三代打出来的!试问有谁愿意将开国之功,换成寄人篱下的降将呢!
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吴地文化这种天生自带投降主义的特质,在中国历史上着实是独一份儿!
赤壁之战自勿需多言,孙吴政权仅凭一个地方性势力,打败了坐拥大半壁江山,兼有雄师百万的曹操,按说应该威望日隆,趁机袭取中原才对。而事实上,孙权也的确这么做了,可结果却十分诡异!具体怎么个诡异法,参鉴合肥之战就成——此战不但成就了张辽八百破十万的威名,也成就了孙权自己“孙十万”的名头。
而讽刺的是,主公不给力其手下武将却极为给力——周瑜继赤壁大胜之后,紧接着又大败曹仁,并袭取江陵(今荆州市);鲁肃破宛城(今安庆市);吕蒙白衣渡江斩关羽夺荆州;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手下的大将个个能打,可轮到主公亲自上阵,战绩却如此拉垮,其威望焉能服众?

而东吴吊诡的地方也就在于此——坐拥诸多良将,身为主公的孙权为何要亲自带兵上阵?其实原因很简单,便是主公的威望不足,无法震慑手下的文臣武将。说的好听点,孙权是江东之主,要说的不好听,他就是江东士族的推举出来的一个话事人而已!什么三代经营江东,还不是江东的士绅给面子,你孙权才在那个位子上!否则,分分钟可以换主公!东汉皇帝几乎个个早夭,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话虽如此,可孙权也不是单纯的傀儡,生于乱世能三分天下得其一,便可知其必有过人之处。这一点,观其御下的手段,便可窥得一二——
周瑜在赤壁之战后不到两年就突然病故!须知周瑜虽然年岁不大,但他可是跟着孙策打江山的老人,彼时又在赤壁打败了北方霸主曹操,其威望在吴地不做第二人想!就算孙权这个主公与之相较,似乎也大有不如!于是就在周郎意气风发连战连捷之时,却突然病故。试想,若周瑜不是得病故,那么会是怎么死的呢?
鲁肃,此人行事低调谦逊,接替周瑜镇守荆州十余年,46岁去世,也是因病……
吕蒙,则是在背刺关羽的同年,同样因病去世!这里插一嘴,周瑜、鲁肃和吕蒙都是安徽人,可知那时候的安徽就在东林的势力范围之内,直到明清时期南直隶也囊括安徽,直到近代,江南才仅指江浙一带的。
话归正题,在东吴四将之中,唯有陆逊出生在江浙,而他也是四人中活得最久,带兵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可他也没能逃过病故的魔咒——在孙权执政生涯后期的“南鲁党争”中,陆逊跟他的三位前辈一样,“适时”的病故了!
至于这四人的真正死因,如今已无法探知,但即便如此也能看出,东吴君臣的关系有多么“和谐”!
待续……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fuye5588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net.com/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