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代的青铜器铭文中,经常出现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四个月相名称,类似的称呼也见于先秦典籍中,它们所代表的月相日期,有“四分说”和“定点说”两种不同的说法,但都未能圆满解释铭文及典籍所反映的月相问题。
而“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四个月相名称到底是何意?为何要如此称呼?自古以来各家争论不休,但都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如果对比原始印欧语和原始楔文,则很可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既望”在月相中表示的是月圆,对此学者们没有争议。但为什么周人要用“既望”一词指代月圆呢?现代英语圆(Round),源自原始印欧语{*(e)rew?-,*(e)rwō-(“追踪,找出,观察”)}(维基词典),这个发音与古汉语“望”或“既望”十分相似,而且其文义“追踪,找出,观察”与甲骨、金文“望”的字形 、字义都非常相符,因此很可能为同源词。
又由于这个发音与古印欧语“圆”的发音相近,因此成为英语Round的词源。

甲骨、金文中的“望”
如此看来,“既望”的文义就十分清楚了,其原义是观察,由于其读音与“圆”的古音{?on}(汉典网)相近,因此被借用来表示“月圆”之义。
可见,“圆”的原始印欧语与古汉语之间契合度非常高,均是由“追踪,找出,观察”引申出了“圆”的含义。
此外,“望”的古音是{ma?s}与拉丁语词干{mens-}(测量、月亮)直接对应(《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第364页),而二者均有观察、测量、月亮的含义。
“既生霸、既死霸”中的霸字从字形来看它很像是动物的皮革。而英语皮革(leather)一词,源自原始印欧语{*pl?tro-}(维基词典),而“霸”的古音为{pra?ɡs}(汉典网),对比原始印欧语,两者的含义相同、字音相近,应为同源词。
“皮”的古音是{brel},它与英语peel(剥去动物的毛或皮)为同源词,peel的原始印欧语词根为{pel-}(《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第465页),这与“霸”的古音十分相近。

甲骨文“霸”
在一块十分罕见的虎骨记事刻词(《合集》37848)中有“大霸虎”一词,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的许锦晶老师认为这里的“大霸虎”应释读为“大白虎”(B站:《读甲骨》合集37848:一块精美虎骨的来历),因为白的古音为{bra?ɡ}(汉典网),与霸的古音近似,因此“霸”在此处应通假为“白”。
此外,从古人看来,月亮的盈亏与动物剥皮有相似之处,可能因此使用了“霸”(皮革)来指代月相。由此可知,“既生霸、既死霸”中的“霸”很可能是白色皮肤的意思。
因此,此句可释读为“月亮的白色皮肤变得越来越大了;月亮的白色皮肤变得越来越小了”。

虎骨记事刻词,记载了商王的一次猎虎过程
何钰烽先生则认为“霸”字在此处应通假为“半”,因为“霸”的古音与甲骨文“八”相似,而“八”又与“半”意思相近,所以被借用来表示“半”。(西瓜视频 老何刷三观:青铜器中的“既望,即霸”这些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初吉”中的“吉”字,在原始楔文中为牛奶、乳脂,由此可引申出“乳白色”的含义,因此“初吉”可释读为“乳白色的月牙刚刚显露或即将显露的时候”。

杨冬冬:《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第49页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fuye5588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net.com/5657.html